气体流量控制器作为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执行元件,其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直接决定了性能上限和应用范围。深入理解MFC的技术原理对于正确选型和优化使用至关重要。现代质量流量控制器基于热力学和质量守恒定律,通过精密的机电一体化设计实现气体流量的精确测量与闭环控制,其核心技术已从早期的模拟电路发展为当今的智能数字化系统。
热式质量流量测量原理构成了大多数半导体用MFC的基础。这种技术利用气体流经加热传感器时产生的冷却效应来测量质量流量,无需进行温度和压力补偿即可直接得到质量流量值,极大简化了系统结构并提高了可靠性。具体而言,在MFC的传感器模块中包含两个精密温度传感器(RTD)和一个加热器,当气体流经传感器时,上游传感器因气体冷却效应而温度降低,下游传感器则因被加热气体流过而温度升高,两者之间的温差与气体质量流量呈特定函数关系。通过测量这一温差并经过特定算法处理,控制器可以精确计算出实时质量流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测量方式对气体成分较为敏感,因此半导体用MFC通常需要针对特定气体进行单独校准,这也是为什么同一台MFC用于不同气体时精度会有所差异。
毛细管传热温差量热法是热式MFC中更为精密的一种实现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设备。该技术通过在毛细管外壁布置微型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阵列,能够更精确地测量气体流动导致的热量分布变化,从而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快的响应速度。毛细管设计还能有效减少气体滞留体积,降低气体切换时的冲洗时间,这对于ALD等需要频繁切换气体的工艺尤为重要。
MFC的控制阀组件是影响性能的另一关键因素。半导体级MFC通常采用电磁驱动或压电驱动的比例阀,具有寿命长、响应快、死区小的特点。其中,直动式Bürkert比例阀因其优异的线性度和重复性而被众多MFC采用。阀门材料需要与工艺气体兼容,对于腐蚀性气体如Cl₂、HF等,通常采用镍基合金或特殊涂层保护;而对于超高纯度应用,则选用电解抛光的不锈钢或钛合金,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0.4μm以减少颗粒产生和气体吸附。阀门的密封设计同样至关重要,金属密封虽寿命较长但可能有微量泄漏,而PTFE等聚合物密封虽气密性好却可能释气污染工艺,需要根据具体应用权衡选择。
电子控制单元是MFC的"大脑",负责信号处理、闭环控制和通信接口。现代半导体用MFC普遍采用数字式控制器,内置PID算法或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算法,能够根据流量设定值和实际测量值的偏差实时调节阀门开度,形成闭环控制。型号还会集成温度补偿、压力补偿、故障自诊断等高级功能,如AMC2000系列就配备了实时流量温度监测和自动故障报警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控制单元通常提供模拟信号(4-20mA/0-5V)和数字接口(RS485/Modbus/DeviceNet)两种控制方式,前者兼容传统设备,后者则更适合需要高精度同步和多设备协同的先进半导体制造系统。
Copyright © 2025 苏州爱拓利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4140646号-2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